由于网页的执行都是单线程的,在JS执行的过程中,页面会呈现阻塞状态。因此,如果JS处理的数据量过大,过程复杂,可能会造成页面的卡顿。传统的数据展现都以分页的形式,但是分页的效果并不好,需要用户手动点击下一页,才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有很多网站使用 无限分页 的模式,即网页视窗到达内容底部就自动加载下一部分的内容...

本篇就无限分页的实现模型,讲述其中奥妙。

原理图

实现无限分页的过程大致如下:

1 视窗滚动到底部

2 触发加载,添加到现有内容的后面。

因此,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1 当页面的内容很少,没有出现滚动条。

2 当页面的内容很多,出现了滚动条。

 

针对这两种情况,需要理解几个概念:

scrollHeight即真实内容的高度;

clientHeight比较好理解,是视窗的高度,就是我们在浏览器中所能看到内容的高度;

scrollTop是视窗上面隐藏掉的部分。

实现的思路:

1 如果真实的内容比视窗高度小,则一直加载到超过视窗

2 如果超过了视窗,则判断下面隐藏的部分的距离是否小于一定的值,如果是,则触发加载。(即滚动到了底部)

代码样例

代码部分没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

1 使用fixed定位加载框

2 使用setTimeout定时触发判断方法,频率可以自定义

3 通过 真实内容高度 - 视窗高度 - 上面隐藏的高度 < 20,作为加载的触发条件

无限翻页测试

正在加载

代码的运行结果以及视窗高度验证

最开始没有滚动滚动条时,上面隐藏的部分为0,视窗的高度是667(这个值是一直不变的),内容的高度为916

当向下滚动了一下后,视窗的高度不变;上面隐藏的高度增加到100,即滚动条上面代表的部分。

当触发加载后,视窗的高度保持变;上面隐藏的高度保持不变;文本的内容增加到1816;

参考

【1】height、clientHeight、scrollHeight、offsetHeight区别

【2】ScrollHeight、OffsetHeight、ClientHeight

【3】CSS position 属性

【4】《JS修炼之道》

参考链接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