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设计思路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二、算法理论原理

2.1 水体指数法

2.2 深度学习

三、检测的实现

3.1 数据集

3.2 实验环境搭建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最后

前言

       大四是整个大学期间最忙碌的时光,一边要忙着备考或实习为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升学做准备,一边要为毕业设计耗费大量精力。近几年各个学校要求的毕设项目越来越难,有不少课题是研究生级别难度的,对本科同学来说是充满挑战。为帮助大家顺利通过和节省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就业和考试中去,学长分享优质的选题经验和毕设项目与技术思路。

        对毕设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问学长哦!

         选题指导:

        最新最全计算机专业毕设选题精选推荐汇总

        大家好,这里是海浪学长毕设专题,本次分享的课题是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系统

设计思路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遥感影像水体提取在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的基于规则和特征工程的方法在处理遥感影像时存在着局限性,无法准确地提取复杂的水体边界和水体类型。

二、算法理论原理

2.1 水体指数法

        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是一种经典的水体指数模型,通过计算水体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值,并除以两者之和,可以突出水体区域。利用阈值法,通过设定一个阈值NDWIT,当区域的NDWI大于该阈值时,可以判定该区域为水体。

        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遥感技术。SAR传感器发射微波脉冲并记录地球表面反向散射的信号,生成遥感数字影像。由于水体主要以镜面散射为主,后向散射能力较弱,因此在SAR影像中呈现明显的暗色调。常用的水体提取技术是阈值法,通过求解SAR影像灰度直方图的极值点,设定一个阈值Tσ,来识别水体区域。低于阈值Tσ的像素被归类为水体,高于阈值的像素被归类为非水像素。

        结合光学影像和SAR影像,在后向散射系数较小的区域进行分析。首先,计算该区域内后向散射系数和NDWI的平均值(HHM、NDWIM),并比较得到系数K。利用系数K可以平衡该区域内NDWI值和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差异,进而综合分析地物的光谱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得到该区域水体的分布范围。

        SOWI算法,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技术,通过优化加权指数增强水体与非水体的光谱差异,从而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提取效率,同时减少人工参数调整和混合像元影响。基于遥感影像,通过优化加权指数来调整光谱特性,显著提升水体与非水体间的光谱差异,进而增强水体的识别准确性和提取效率。该算法不仅自动优化参数,减少了对人工经验的依赖,还具备强大的适应性,能够处理多种水体类型和环境条件,有效应对混合像元问题。此外,SOWI算法的通用性使其能够跨足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应用,包括光学和雷达遥感影像,为大规模遥感数据处理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2.2 深度学习

        Deeplabv3+是Deeplabv3的改进版本,它的架构包括特征编码器、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模块、解码器和用于分类的最终卷积层。特征编码器用于提取输入图像的特征,ASPP模块通过不同膨胀率的并行卷积层捕获多尺度的上下文信息,解码器将ASPP模块生成的特征图向上采样到原始图像的分辨率,最终卷积层用于生成像素级的分类映射。

        Deeplabv3+相比于Deeplabv3有几个优点。它采用了更先进的特征融合技术(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了ASPP模块,并降低了计算成本。此外,它使用了修改后的解码器,将来自编码器的低级特征与来自ASPP模块的高级特征相结合,以产生更准确的分割结果。Deeplabv3+是一种先进的语义分割模型,在各种基准数据集上取得了出色的性能。

三、检测的实现

3.1 数据集

        由于网络上没有现有的合适的数据集,我决定通过相机拍摄和互联网收集两种办法,收集图片并制作了一个全新的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包含了各种场景的照片,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不同类型的水体。通过现场拍摄,我能够捕捉到真实的场景和多样的工作环境,这将为我的研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同时,为了增加数据集的多样性和覆盖范围,我还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的遥感影像,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标注,确保数据集的质量和可用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我采用了数据扩充的方法对数据集进行增强。通过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如旋转、缩放、平移和镜像等操作,我生成了一系列具有变化和多样性的水体影像样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增加数据集的规模,扩展了模型对不同尺度、旋转角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水体的识别能力。数据扩充的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样本,有助于改善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进一步提高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实验环境搭建

        遥感影像水体自动化提取及应用软件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PyCharm平台开发的,使用Python 3.7语言和PyQt作为界面模块。Python具有简单易学、面向对象的特点,并且拥有丰富的库和框架,使其成为开发此类软件的理想选择。软件的开发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工具,以实现高效的代码编写、调试和管理,同时设计出美观、易用的界面,提供用户友好的体验。

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基于光学和SAR数据的水体提取算法系统的设计思路:

数据获取:获取光学影像数据和SAR影像数据是算法系统的起点。光学影像可以来自卫星或航空平台的多光谱或高光谱传感器,而SAR影像则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获取的。初始处理:在数据获取后,进行初始处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对于光学影像,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是常见的处理步骤,以消除大气杂散和辐射效应。对于SAR影像,辐射校准和几何校正用于修正影像中的系统误差和几何畸变。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水体提取算法的核心步骤。从光学影像中,可以利用水体指数(如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来区分水体和其他地物。NDWI基于水体对于近红外和绿色波段的反射特性,通过计算差异来提取水体。从SAR影像中,可以利用后向散射系数(Backscatter Coefficient)作为特征,水体在SAR影像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散射强度。平衡系数计算:光学和SAR数据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灵敏度,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平衡,以权衡两种数据在水体提取中的贡献。平衡系数可以根据数据间的相关性和经验知识进行计算。例如,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或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来确定平衡系数,以确保光学和SAR数据在最终的水体提取中具有合适的权重。区域分割:为了更好地处理复杂场景和减少计算复杂度,可以将图像分割成多个区域。区域分割可以基于聚类算法(如K均值聚类、分水岭算法)或分割算法(如基于图割的分割方法)。每个区域可以根据特征提取的结果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应用水体提取算法。阈值法提取水体:对于每个区域,根据光学和SAR特征的阈值设定,可以使用阈值法来提取水体。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水体提取效果。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形态学操作(如膨胀、腐蚀)来优化水体的形态和边界。精度评价:对提取的水体进行精度评价是算法系统的重要部分。可以利用地面实测数据或高分辨率影像作为参考数据,与提取结果进行比对。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准确度、召回率、精确度、F1分数等,以评估算法的性能和提取结果的可靠性。

相关代码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def calculate_ndwi(image):

# 提取绿色和近红外波段

green_band = image[:,:,1]

nir_band = image[:,:,3]

# 计算NDWI

ndwi = (green_band.astype(float) - nir_band.astype(float)) / (green_band.astype(float) + nir_band.astype(float))

return ndwi

# 读取光学影像

image = cv2.imread('optical_image.tif')

# 计算NDWI

ndwi = calculate_ndwi(image)

# 设定阈值进行水体提取

threshold = 0.2

water_mask = np.where(ndwi > threshold, 255, 0)

# 显示结果

cv2.imshow('Water Mask', water_mask)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实现效果图样例: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收藏。

毕设帮助,疑难解答,欢迎打扰!

最后

好文推荐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