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觉得这样的人不高尚,但你很难否认普通人才是一个社会的大多数。

而且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牺牲真的是必要的吗?

能不能让做学术的人能够专心做学术,让他们不用为生活重担所苦恼?

其实会去做学术的人,就没有谁是执着于大富大贵的。

能做学术的人,全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但是这些聪明人都选择了做“傻事”。

同样的努力和时间在其他很多行业都可以名利双收,而做学术可能就意味着无尽的冷板凳。

你说他就是喜欢学术也好,就是对科研感兴趣也好,他们去做科研的动机可能没有那么高大上。

不会说我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全人类的福祉。

这样的画面也很诡异。

但每一个愿意把冷板凳坐穿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理想主义的。

很简单的道理,想发财的人就不会去做学术了。去搞互联网他不香吗?

是华为给的钱不够多,还是阿里发的奖金少?

但是他就是选择了学术,选择了科研,选择了一个离商业化最远的地方,也是回报最缓慢、也最不确定的地方。

这如果还不是理想主义,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理想主义了。

但是即使再有理想主义,再纯粹,人终究是活在现实中的。

就算你自己可以受得了艰苦的条件,但是你的父母妻子小孩,也要和你一起受苦吗?

科学家或许不求大富大贵,但社会不应该让他们过得太苦。

5

当然,这样说可能有些煽情的嫌疑。

基本的生活条件肯定还是可以保证的。

吃泡面也是活着,三荤一素也是活着,科学家想好好做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不说每天山珍海味,总不能指着他们天天吃泡面吧?

虽然我个人觉得这些投身科研的人,每天山珍海味都是应该的。

能做学术研究的人就没有脑子不好使的,也没有耐心差的,具备这二者的人在其他行业能过得更好。

不管他是出于兴趣,出于爱好,出于家族传统还是什么原因选择了科研,从客观上来说,他就是在为人类的长远利益,牺牲自己的短期幸福。

对于那些在象牙塔里做学术的人,但凡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上过得更好,更没有后顾之忧,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而且这些事情,和整个社会乃至每个普通人的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能够因为这些投入,让更多人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说不定就能够让人类的未来走向更光明的方向。

而且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纯学术的理论,尖端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转化为民生上的应用,让普通人的生活更舒服,效率更高,更美好。

6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民生问题。

嫦娥三号上面的航天科技,是一群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闷头研发出来的,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但是嫦娥三号上面的热控系统,上面有一个两相流体回路,被应用到了北京地铁9号线的中央空调上。

这样造出来的中央空调,比传统的空调成本更低,占地空间更小,制冷效率更高。

这就意味着你坐北京人挤人的地铁的时候,可以吹到更凉快的冷气。你这一天可以心情好一点,过得更舒服一点。

还有一个是吃饭问题。

张启发院士研究的水稻遗传领域,确实非常非常辛苦,但是博士生们也可以选择不去研究水稻遗传。

可以让张院士一年招不到一个博士生,只能让将近七十岁的人,一个人下水稻田追水稻的发育周期。

当然是可以的。

从来没有人逼你去做这个研究,即使全国没有一个人研究水稻,在理论上都是可以的。

但是,又怎么可以?

这是我们国家的口粮啊。

说严重一点,这个学科是关乎十四亿人的肚子问题的。

总要有人去研究产量更高,抗病能力更强的水稻的。

有些事情,对个人来说很傻,但总要有人去做的,不是吗?

7

让这些科研工作者,能够不这么苦的事情,同样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这件事情还真不能只靠财政拨款。学术界很大,人很多,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努力。

只要有企业愿意去做,愿意花这个钱,那就是善莫大焉。

做好事,应该是论迹不论心的。

阿里这样做了,而且从客观上,从结果上,就是因为阿里的青橙奖,有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一年是十个人,十年就是一百个人。

即使青橙奖覆盖不到整个科研界,但是对具体的每一个受益者来说,青橙奖就是很重要。

我很俗,我就觉得给钱才是对这些科学家最好的表扬。

Talk is cheap。

如果真的关心这些科学家,那就更应该支持企业去设置这样的奖项,支持企业去鼓励基础科学研究。

最好是什么呢?是以后的有钱人炫富都不要炫跑车豪宅名表了。

车,宅,表,都太LOW了。

不是说俗不俗的问题,是都太便宜了,跑车才几百万啊?根本不足以突显出大企业的气质。

真正的成功人士,就应该炫我今年赞助了多少科学家,我赞助的科学家出了多少科研成果。

一个说我花五千万给农学院建了一个试验田,一个说我花一个亿给生物实验室买了器材。

还有一个歪嘴一笑说在座的都是弟弟,我给高能物理实验室赞助了一台高能粒子对撞机。

那个价格我都不敢说,怕吓到你们。

说不定,以后也不打什么十亿赌局了,直接把这十个亿给科学家。

也不说赚一个小目标了。

多这一个小目标也不多,但这一个小目标可以让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得到改善。

8

不要笑,这样的事情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

至少在阿里做了这件事情以后,绝对会有更多企业也来做这样的事,你有青橙奖,我也要有绿苹果奖。

不为别的,就为了花钱换点虚名。

甚至你都很难说阿里就只是为了图名。

阿里颁发青橙奖,今年其实已经是第三年了。

前两年默默发钱,只公布了一下名单,基本没有宣传。今年才对外说得多了一些。

如果是我,每年一千万的花出去,肯定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但阿里仍然能保持极大的克制,这已经很低调了。

有些人会觉得,企业的行为总要有一些商业利益的驱动,要去计算投入产出比,把kpi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青橙奖恰恰是一个纯粹的,与商业无关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东西是很少见的。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安卓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送给大家,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下面V无偿领取!(备注Android)

最后

其实Android开发的知识点就那么多,面试问来问去还是那么点东西。所以面试没有其他的诀窍,只看你对这些知识点准备的充分程度。so,出去面试时先看看自己复习到了哪个阶段就好。

虽然 Android 没有前几年火热了,已经过去了会四大组件就能找到高薪职位的时代了。这只能说明 Android 中级以下的岗位饱和了,现在高级工程师还是比较缺少的,很多高级职位给的薪资真的特别高(钱多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成为高级工程师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附上上述的面试题相关的几十套字节跳动,京东,小米,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21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小部分。

详细整理在GitHub可以见;

Android架构视频+BAT面试专题PDF+学习笔记​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述的面试题相关的几十套字节跳动,京东,小米,腾讯、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21年的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小部分。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Gjksmk5y-1710681506109)]

详细整理在GitHub可以见;

Android架构视频+BAT面试专题PDF+学习笔记​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推荐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