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赶了三天工,送给七岁孙子张昊泽的节日礼物终于完成了,并简单地起了个名称,叫做《昊泽爷爷工作台》,意思为昊泽与爷爷一起学做智能机器人的地方。

为了能一起做做好玩的机器人,起了个“雕爷学编程”的网名,勉为其难的IP。只有一点点几十年前儿时做过矿石收音机的基础,偏硬件的底子,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叫爱好过无线电。完全没有软件控制的概念,编程零基础,幸亏还会简单使用电脑,呵呵,一副老花镜,一个特大号的放大镜,于是从零开始了艰难的学习与摸索。也许巧合,也许是必然,三年前偶然开始接触Arduino,当时觉得只有这个可能适合零基础的老年人与儿童学习和使用,看来还是有点缘分的。

对电阻电容晶体管这些我是不太害怕的(毕竟有接触过),比较让人心悚还是那些各种各样的芯片,好在还有一点剩余的胆量与勇气(都快被社会消磨光了),于是就开始广泛收集深圳电子市场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模块。手上拿着从未见过的传感器,用放大镜查看芯片的型号,尝试使用Aruino平台,一个一个的学习,并一项一项的动手做实验,同时练习发记录帖子和实验博客(目前百度“雕爷学编程”能搜索到了)。

下图为做实验用过的部分传感器与执行器模块。

 

 

因为没有基础,英语也不行,其实一直对编程有着一种本能上的恐惧。为了绕过这个结,最先接触的是图形编程(Mind+),其次是使用中科院王强老师的仿真编程(Linkboy),最后听了台湾佑来老师300分钟的Arduino视频课程,才慢慢的敢去复制粘贴代码程序了。作为零基础简单学习编程的过来人,我推荐的是“代码+仿真+图形”三合一模式。二年来,以《资料代码+仿真编程+图形编程》为学习和实验的主线,总共发了101篇实验博客,目前在CSDN平台排名7262,入选《嵌入式领域内容榜》第28名。

 

一晃三年过去了,老花眼的度数又提高许多。为打好基础的慢慢积累,多少也有了少许收获,我当时在中国最大的Arduino中文社区(https://www.arduino.cn/),使用“eagler8”网名开始发帖子(https://www.arduino.cn/space-uid-61537.html),至今已经发了266个主题,12125个帖子,居然也混成了一名《论坛元老》。 

 

推荐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