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均为本人真实的科研经历!

01 刚接触Visio

Visio是我的硕导让我用的,那时候学机械设计,课题是研究一种翻身机器人帮助长期卧床的病人翻身,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运动捕捉设备捕捉人体翻身的动作,从而控制机器人运动。所以在写实验方案的时候,要表示在人体上贴多少个标记点,当时就找了这么一个人体概念画,随便用圆圈表示了标记点的位置和数量。

02 稍微能画一些复杂的图形了

后来,画的图形稍微复杂了一些,但也基本上是线条箭头一类,在元素布局上根本没考虑许多。下图是我设计的装置概念图,主要讲机械装置如何运作,包含哪些部件等等。

03 审美作怪

这就是Visio的上限?网上搜了一些Visio的图,怎么都是流程图,又黑又丑!既然我画不出好看的,那我就贴个好看的图,然后自己再加点文字!于是,我就把线条形式的人体换成了这种图片形式的,图片是从网络上找的,之前挺喜欢这两张图片,被我用了很多次。总之,这个阶段我学会了借助网络图片来画示意图,整体效果比图一要好看成熟一些。

04 网图也难以满足我的需求了!

在网上很难找到匹配的图片,也不满足图片的清晰度,就开始用自己建立的模型当贴图,图中的骨骼模型是三维重建出来的,当时的颜色还是默认的黄色,我只需要在软件中把骨骼的位置调整好,截图就可以用了,用作受力分析还是很方便的。当时对配色、元素的交互等都没有概念,还是有些乱。

05 别人都在画流程图,我也画一个试试!

流程图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简单之处在于它就是一些框框、线条、箭头,难的在于怎样排列,用多粗的线能让这个图好看,反正当时的我没有参透这些,画出来的图很普通,也只会将重点的地方用黄色表示一下,保证最起码的整齐。

06 读博士啦!

也不知道硕士是怎么读过来的,没有感觉到在这个分段叱咤风云,普普通通混过来了,现在也想不到那时候画过什么出色的图片。要论起有印象的,绘图的风格、深度、广度还是在博士期间有了明显的改变。具体怎样成长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感觉像是顿悟了一样。这是我第一篇论文里面的流程图,那时我尝试着用不同的配色表达不同的过程,还加入了一些阴影的效果,画面的元素充实了一些,比起以前的流程图,要成熟了不少。

07 建更好看的模型当贴图!

这幅图多多少少还是有以前的影子,只不过在配色上面有了很大的改进,用了很多颜色表达内容,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也维持的比较好,不再拥挤。尝试着以前的套路,还是感觉3D元素和2D元素具有违和感,以我现在的审美去看,还是觉得低级了一些。

08 要写一篇综述

综述会用到别人的图,但是从论文截下来的图实在是不清晰,我就想能不能重新画一下,然后就仿照着原图,用Visio去把这些元素画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克服了一些困难,整体上看这幅图不是很难,但是需要处理好细节。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学会了一些表达手段。原来自己会画之前,一定先去模仿别人的图!

09 把高级手段都用上!

我在配色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选择浅色还是深色,亮色还是暗色,我创建了自己的一套规则,画图时基本上不用考虑很多,按照感觉就能选中对的颜色。同时,我对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比例、间距、样式、效果等都有不错的认识,能够让整幅图看起来协调、平衡、主次分明。

10 我的图被教授看上了?

在审美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继续琢磨2D元素和3D元素的违和问题,终于决定要自己画模型了!如果能画出这些骨头的图片会很不错,然后我就去研究怎么用Visio做到,还真让我研究出来了。在当时,我一直把这幅图当作我的巅峰之作,配色从纯色改为渐变色,效果出奇的好。这幅图也被一些老师拿走当作完美的例子讲给他们的研究生和博士听。我感受到了画图的魅力,原来图能够画得这么好看,再回想以前画过的,真的是不堪入目。

11 继续尝试多元元素!

有了一次成功的案例,我的用色越来越开放,去尝试不同的可能!将新探索的配色、形状、效果用在更多的地方,从这个过程来看,是对新方法不断验证的过程,同时也发现图形的美观程度跟配色有很大的关系,在画图时,面对一些复杂的形状,我们也要不辞辛苦地把它画出来,它回报给我们的都是惊喜。

12 2D图已经阻挡不了我的野心!

我认为我的水平已经达到“只要是二维图我都可以复现”这种程度,不满足于现状,我去寻找我的上限,发现了C4D这款软件,这是做三维渲染的软件,我正巧会建模,结合起来效果会很不错,于是我在网上找了几个例子,学习了一下。

闹钟

名字动画

飞机

后来,利用简单的渲染知识对我的脊柱进行了加工,用了从网上找到的材质包,将我的模型更新了一下。下图能够看到以前的图片效果和加工过的图片效果,哪一个更容易让审稿人喜欢不言而喻。其实看了很多Nature的插图,它们的插图大多数也都进行了渲染,有一些概念画是我现在都没有学会的,需要更多的技能。

13 博导又让做科普视频了? 

在博导的要求下,开始做起了科普动画,这是一门我从未接触过的方向,想了想,有前面的基础做啥我都能手到擒来吧。科普动画需要画很多的图,于是认识了AI软件,用它画了一些海报还有视频中的人物等等(下图),AI强于Visio的点在于它更成熟,功能更强大,我现在也只会个皮毛。

我简单地设计了科普视频的宣传页,里面的人物是用AI软件画的。动画可以通过扫码观看。

 14 继续主攻流程图

我希望在画图的路上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我不喜欢重复地用以前的风格样式,我希望我每画一幅图我都能开发出一些新的东西。科研路上,也有很多的机会让我能够大展身手,我从不放过每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努力去创新。申请自然基金的时候,我需要画一幅技术路线图,当时画这种图的经验也很少,然后就去仔细琢磨这种图应该怎么画好,刚开始也是一个方框一个方框去堆,去排位置,然后看哪些地方的表达形式可以变,争取让整幅图不那么单调,就目前的效果来看,颜色是用的多了一些,不过看上去结构还是挺清楚的。

15 这么快就要毕业了!

慢慢地,画着画着图也就到了快毕业的时候了,我希望在大论文里面展现出最好的画,之前做过的一些内容我也基本上推翻重做,尝试更多的可能,更多的创新,青春不留遗憾。

 16 既然科研这么无聊,写写公众号吧

闲的时候也想分享一些作图的经验在公众号里,就去找了一些Nature的图复现,这个过程对我更新大论文的图片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都是学习的过程,来者不拒。

个人创建并经营了公众号“博硕科研绘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哦!

 17 救同学于水火之中

既然声名远扬了,被人索求帮助也是在所难免,只不过同学们的方向四面八方的,远超出我的专业,我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从了解到完成,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任何图都不在话下。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上面所有的图都是在Visio里画的哦!看着以前画过的这些图片仿佛看到了逝去的青春,也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历程和学习的结果,每次公众号分享的时候,我总想把更多的细节写在里面,但是这么多年的锻炼和积累又岂是一言两语就能写完的,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去练习吧。Visio也好,Matlab也好,R语言也好,只要能学到东西尽管去学,结果不会辜负你。 

关注“博硕科研绘图”公众号,了解更多科研绘图知识!

相关阅读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