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链表

1. 什么是链表

上图就是一个单链表的结构,链表由不同的节点连接在一起组成的,节点不仅包括值,还有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记住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指针可以理解成下一个节点的引用,即内存地址,这样有了内存地址,我们知道了一个头节点就能找到整个链表),最后一个节点指向一个None。

# 使用python定义一个节点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__(self,val=0,next=None):

self.val=val

self.next=next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头节点(第一个节点)来表示整个链表。 例如,在上面的示例中,头节点是 23。访问第 3 个节点的唯一方法是使用头节点中的“next”字段到达第 2 个节点(节点 6); 然后使用节点 6 的“next”字段,我们能够访问第 3 个节点。

就比如下面这个方法:

def print_head_value(head: Optional[ListNode]) -> None:

if head is None:

print("The list is empty.")

else:

print("The value of the head node is:", head.val)

刚开始接触链表的时候我也会纳闷,尤其是从java过来的,不知道这个方法的传参怎么传,head: Optional[ListNode]这到底是什么,是传一个结点呢,还是一个链表呢,还是直接传一list。

其实,在链表中头节点不仅表示一个节点,还表示整个链表。

可以通过以下的例子看一下,传入一个[2,4,6,4,9]的列表,是怎么生成一个链表的,其中返回head就包含了整个链表的信息。

def create_linked_list(arr: list) -> Optional[ListNode]:

if not arr:

return None

head = ListNode(arr[0]) # 创建头结点

current = head

for val in arr[1:]: # 遍历数组剩余元素

current.next = ListNode(val) # 为每个元素创建新结点并链接

current = current.next # 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return head # 返回头结点

2. 添加操作 - 单链表

可参考leetcode上的图例解释,点击标题链接就到了。

其实,举个例子就是:把一个链表理解成一列火车,把一节装满货物的车厢(结点),连接到一列火车的不同位置(index),如果连接到火车两端的话,只要把链接勾(就是链表指针)挂在别的车厢,或者被别的链接勾挂上就行,如果连接到中间,那既要被后面的车厢链接勾连接,你还要连接前面的车厢。

3.删除操作-单链表

删除就可以理解为,从一列火车上,拆除不需要的车厢下来。特殊的就是拆除车头和车尾稍微有点不同。

4.设计一个链表

每个人的设计可能不一样,我也是弄了好久才跑通所有的案例,其中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curr.next之前,一定要判断curr是否可能为None

如果自己没思路写不出来,可以直接先拿过去看和理解,不要一直在那里耗着。

# 定义一个节点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val=0,next=None):

self.next=next

self.val=val

class MyLinkedList:

# 初始化链表

def __init__(self):

self.head=None

self.size=0

# 获取index位置上的链表节点

def get(self, index: int) -> int:

if index<0 or index>=self.size:

return -1

curr=self.head

# 根据index遍历到该结点

for _ in range(index):

curr=curr.next

if curr is None:

return -1

return curr.val

# 增加值为val的头节点

def addAtHead(self, val: int) -> None:

# 实例化插入的节点

node =ListNode(val)

# 将node下一个节点指向头节点

node.next=self.head

# 将node置为头节点

self.head=node

self.size+=1

# 增加值为val的尾节点

def addAtTail(self, val: int) -> None:

node=ListNode(val)

curr=self.head

if curr is None:

self.head=node

else:

# 当curr.next不为None时,遍历到尾节点

while curr.next:

curr=curr.next

curr.next=node

self.size+=1

# 在索引index位置插入节点

def addAtIndex(self, index: int, val: int) -> None:

if index<0 or index>self.size:

return

node=ListNode(val)

# 当index等于链表长度时,正好需要插入链表的尾节点,这里要直接return掉,不然self.size会多加1

if index==self.size:

self.addAtTail(val)

return

elif index==0:

node.next=self.head

self.head=node

else:

curr=self.head

# 遍历到index的前一位

for _ in range(index-1):

curr=curr.next

# 将node的下一个节点指向原本在index的节点

node.next=curr.next

# 将index的前一位节点指向node,注意上面的和下面的这两个指向不能交换位置执行

curr.next=node

self.size+=1

# 删除索引index处的节点

def deleteAtIndex(self, index: int) -> None:

if index<0 or index>=self.size:

return

prev=None

curr=self.head

if index==0:

self.head=curr.next

else:

# 找出index前一个节点,和index当前节点

for _ in range(index):

prev=curr

curr=curr.next

prev.next=curr.next

self.size-=1

双指针技巧

两种使用双指针技巧的情景:

两个指针从不同位置出发:一个从始端开始,另一个从末端开始; 两个指针以不同速度移动:一个指针快一些,另一个指针慢一些。

在解决环形链表的问题时,经常会用到快慢指针的方法来实现。

下面我们重点讲下,快慢指针的用法。

关于两个指针的速度应该是多少,一个安全的选择是每次移动慢指针一步,而移动快指针两步。每一次迭代,快速指针将额外移动一步。如果环的长度为 M,经过 M 次迭代后,快指针肯定会多绕环一周,并赶上慢指针。

当它们相遇时,快指针所走的距离是慢指针所走距离的2倍,记住这个结论,有助于理解快慢指针。你可以理解为,相同时间内,快指针是慢指针速度的两倍,所以距离是两倍。

有了以上的概念让我们直接实战,题目详细介绍,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直接点击链接查看。

1. 环形链表

题目: 给你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判断链表中是否有环。

解题思路: 如果是环形链表,那么快慢指针会相遇,没有相遇就说明不是环形指针

代码:

class Solution:

def hasCycl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bool:

if not head or not head.next:

return False

#尽管他们出发的节点不同,但是所用时间相同,因为是慢的走一次快的走一次,所以他们相遇时fast走得距离是慢得的两倍

slow = head

fast = head.next

while slow !=fast:

if not fast or not fast.next:

return False

slow= slow.next

fast=fast.next.next

return True

2. 环形链表II

题目: 给定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

解题思路: 这个可能比上一个绕一些,看了下面的代码,你可能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要先用快慢指针找到相遇点,然后换成同一速度的指针,将慢指针放回起始节点,重新走,当它们再次重合,就是链表入环的第一个结点。

这个可能需要你用笔来画一下,并且要知道一个前提,刚开始快指针是慢指针所有距离的2倍。

看下图,理解一下,你就懂了。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def detectCycl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

# 当head为空或head.next为空,环形链表不存在

if not head or not head.next:

return

# 定义快慢两个变量指向head节点

slow = head

fast = head

# 遍历fast

while True:

if not fast or not fast.next:

return None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 如果它们相等直接跳出

if slow == fast:

break

slow = head

while slow != fast: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

return slow

错误代码记录:

def detectCycle(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

# 当head为空或head.next为空,环形链表不存在

if not head or not head.next:

return

# 定义快慢两个变量指向head节点

slow = head

fast = head

# 遍历fast,这里错了,比如当fast为None时,循环跳出,会继续向下运行

# 那么到下一个循环中,当fast.next时就会报错

while fast and fast.next: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 如果它们相等直接跳出

if slow == fast:

break

slow = head

while slow != fast: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

return slow

3. 相交链表

题目: 给你两个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A 和 headB ,请你找出并返回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如果两个链表不存在相交节点,返回 null 。

解题思路: 先计算出两个链表的长度,找到两个链表的长度差,遍历两个链表,让长的链表的指针先走过两个链表的长度差,然后,两个链表的指针再同时走,直到相遇,即为交点。 直接看代码

class Solution:

def getIntersectionNode(self, headA: ListNode, headB: ListNode) -> Optional[ListNode]:

lenA=0

lenB=0

nodeA=headA

nodeB=headB

while nodeA:

lenA+=1

nodeA=nodeA.next

while nodeB:

lenB+=1

nodeB=nodeB.next

if lenA>lenB:

for _ in range(lenA-lenB):

headA=headA.next

elif lenB>lenA:

for _ in range(lenB-lenA):

headB=headB.next

while headA!=headB:

headA=headA.next

headB=headB.next

return headA

提示

在调用 next 字段之前,始终检查节点是否为空。 获取空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将导致空指针错误。例如,在我们运行 fast = fast.next.next 之前,需要检查 fast 和 fast.next 不为空。 仔细定义循环的结束条件。 运行几个示例,以确保你的结束条件不会导致无限循环。在定义结束条件时,你必须考虑我们的第一点提示。

4. 删除链表倒数第N个结点

题目: 给你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解题思路一: 先计算出链表的长度,然后使用长度减去n+1,得到要删除结点的前一位,通过该结点前一位指向该结点的下一位,实现删除该结点。需注意链表长度为1和链表长度相等的情况。 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执行2次遍历遍历操作,一次是计算链表长度,一次是找到要删除结点的前一位结点。

代码实现: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class ListNode:

# def __init__(self, val=0, next=None):

# self.val = val

# self.next = next

class Solution:

def removeNthFromEnd(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n: int) -> Optional[ListNode]:

node=head

length=0

# 计算链表的长度

while node:

length+=1

node=node.next

curr=head

if length

return head

elif length==n:

head=head.next

return head

else:

# 获取删除结点的前一位

for _ in range(length-n-1):

curr=curr.next

# 通过上面的条件判断之后,到这里curr的长度至少等于2,所以不用担心curr或curr.next等于None

curr.next=curr.next.next

return head

解题思路二: 使用双指针的思路,实现扫描一遍即可实现该功能。

首先让快指针和慢指针相差n个节点,然后同时移动快指针和慢指针,直到快指针到达链表末尾,此时慢指针就在要删除的第n个结点的前一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始终快指针与慢指针相差n个结点,那么当快指针到达链表结尾的时候,慢指针也是和快指针相差n个结点,那慢指针的位置就能确定在删除节结点的前一位。

代码:

class Solution:

def removeNthFromEnd(self, head: Optional[ListNode], n: int) -> Optional[ListNode]:

# 定义两个指针

first = head

second = head

# 将第一个指针向前移动 n+1 步

for _ in range(n + 1):

if first is None:

# 如果链表长度不足 n+1,则直接返回头结点的下一个节点

return head.next

first = first.next

# 移动第一个和第二个指针直到第一个指针到达链表尾部

while first is not None:

first = first.next

second = second.next

# 删除倒数第 n 个节点,这里不用担心second 或 second.next为None,因为上面的for循环保证second在first之后n+1个,n+1>2

second.next = second.next.next

return head

复杂度分析

点击链接,看双指针的小结

本文参考,leetcode网站上的LeetBook,详见页面:https://leetcode.cn/leetbook/read/linked-list/x6ybqh/

推荐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