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m411Q7xi/

演示视频:

第4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3.1系统开发环境

(1)硬件环境

普通微机

配置为Intel(R) Pentium(R) 3.06GHz、

80G硬盘、2G内存。

 (2)软件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

MySol 数据库

Tomact服务器

Java 软件

3.2 数据库连接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DBC为工具/数据库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标准的API,据此可以构建更高级的工具和接口,使数据库开发人员能够用纯 Java API 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有了JDBC,向各种关系数据发送SQL语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换言之,有了JDBC API,就不必为访问Sybase数据库专门写一个程序,为访问 Oracle数据库又专门写一个程序,或为访问Informix数据库又编写另一个程序等等,程序员只需用JDBC API写一个程序就够了,它可向相应数据库发送SQL调用。同时,将Java语言和JDBC结合起来使程序员不必为不同的平台编写不同的应用程序,只须写一遍程序就可以让它在任何平台上运行,这也是Java语言“编写一次,处处运行”的优势。

3.3 主页设计

实验排课系统是一个支持多用户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实验室、教学单位、教学班级、教师助教基本情况、所排课程实时更新、实时查询等方面,能够实现数据的添加、修改、查询以及排课管理等基础功能,并根据用户权限来限定用户的操作,实现多用户、分级权限的访问况,按照排课的优先原则,根据实验教排课算法,排定课表。以上功能在系统首页都体现得非常清晰:

3.4 后台设计

构建实验排课系统模型,目的是为了建立适用于计算中心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中心日常的实验教学排课管理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利用率,针对软件学院校区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参与的实验管理工作经验,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实验教学计划管理、实验课程申报、实验排课管理、查询统计。为了清晰的描述获取的功能需求信息,按照RUP的要求,使用用例(Use Case)对功能需求做出描述,细化系统用例的层次结构,将系统用例分为不同的包,每一个包表示一组系统的相关用例,如下图所示:

  

 

数据流图展示:

3.5 前台设计

1、功能概述

下面采用用例模型表示各子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并且确定需求的范围。

   (1)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维护子系统是排课管理系统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它直接为排课过程

提供数据依据,基础数据包括实验室信息、实验负责教师、助教和学生信息等。

实验教务人员对该类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对其他用户提供查询功能。

(2)实验教学计划管理

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是排课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务人员在每学期处获取实验课

程计划表后通过系统系统初始化导入数据库,并设定实验课程排课优先级等参数,

实验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来查询该学期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信息。

(3)实验课程安排管理

实验课程安排是系统最核心的功能,在排课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合理利用实验

室资源,以及实验负责教师的辅导实验时间,按学生上机人数和课程性质选用实验室。在实验课程数据生成之后对排课条件进行高级设置满足人性化要求,尤其是对某些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的特殊要求。根据教学进程系统自动排课,对开设课程的各班级自动分配实验室,安排课程时间,按课程优先顺序将所有课程进行编排,生成实验课表。对系统排课产生的不合理情况,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调整。实验开课过程中出现课程临时调整时,要及时更新实验课表,并写入课程调整记录表。

   (4)数据统计查询

数据的查询和统计是信息管理系统中必备的基本功能,对生成的课表可按班

级、实验负责教师、实验室进行查询打印,实验室、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等信息也

需要具备查询功能。实验管理员对各实验室的开课率进行统计。

2、界面

对于一个完整的排课系统,不仅要求功能强大、操作简单,还要有良好的设计风格和另人爽目的界面。界面设计时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习惯,使得操作简单;数据录入迅速、规范、可靠;统计准确;制表灵活;适应力强;容易扩充。

3、关键部分实现

登录界面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设置了进入本系统的用户和口令,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安全和所保存的数据,只有合法的管理员在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方可进入系统,否则将提示密码或用户名输入错误,并询问用户是否重新输入。这样就对使用者有了限制,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便于控制和管理,有利于系统的维护。

学生信息管理:管理员登录本系统后,可以添加,修改学生信息。如下图所示:

3.6 系统测试

测试是开发时期最后一个阶段,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手段。系统测试就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对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操作并评价操作结果的过程,所谓控制条件应包括正常条件与非正常条件。系统测试过程中应该故意地去促使错误的发生,也就是事情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或者在应该出现的时候没有出现。从本质上说,系统测试是"探测",在“探测”中发现系统的毛病。

本系统的测试综合了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两种方法,但主要使用的是黑盒测试方法。在测试当中遵循了“尽早地和不断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原则。通过测试达到以下测试目的:

1.功能检查:检查功能是否争取,是否遗漏或实现不了应该实现的功能等。

2接口检查:检查能否正确地接受信息或输出信息。

3数据检查:检查数据结构或外部信息是否有(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检查:检查性能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5初始化、终止检查:检查是否能进行正确地初始化或终止。

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处理器:Inter(R) Core (TM)2 Duo T5750

内存:2GB

硬盘:250G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数据库:SQLServer2000

通过对系统的全面测试,所有测试条目都已经通过,实现了基本要求,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相关文章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