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的基本用法

泛型主要有两种定义方式,一种是定义泛型类,另一种是定义泛型方法,使用的语法结构都是。当然括号内的T并不是固定要求的,事实上你使用任何英文字母或单词都可以,但是通常情况下,T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泛型写法。

如果要定义一个泛型类,就可以这么写:

class MyClass {

fun method(param: T): T {

return param

}

}

在调用MyClass类和method()方法的时候,可以将泛型指定成具体的类型,如下所示:

val myClass = MyClass()

val result = myClass.method(123)

而如果不想定义一个泛型类,只是想定义一个泛型方法,只需要将定义泛型的语法结构写在方法上面就可以了,如下所示:

class MyClass {

fun method(param: T): T {

return param

}

}

此时的调用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val myClass = MyClass()

val result = myClass.method(123)

可以看到,现在是在调用method()方法的时候指定泛型类型了。另外,Kotlin还拥有非常出色的类型推导机制,例如传入了一个Int类型的参数,它能够自动推导出泛型的类型就是Int型,因此这里也可以直接省略泛型的指定:

val myClass = MyClass()

val result = myClass.method(123)

类委托:

类委托的核心思想在于将一个类的具体实现委托给另一个类去完成。但是委托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接口中的待实现方法比较少还好,要是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方法的话,每个都去这样调用辅助对象中的相应方法实现,写起了就非常复杂了。这个问题在Kotlin中可以通过类委托的功能来解决。

class MySet(val helperSet: HashSet) : Set by helperSet {

fun helloWorld() = println("Hello World")

override fun isEmpty() = false

}

现在MySet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数据结构类,它不仅永远不会为空,而且还能打印helloWorld(),至于其他Set接口中的功能,则和HashSet保持一致。这就是Kotlin的类委托所能实现的功能。

委托属性

委托属性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属性(字段)的具体实现委托给另一个类去完成。

我们看一下委托属性的语法结构,如下所示:

class MyClass {

var p by Delegate()

}

这里使用by关键字连接了左边的p属性和右边的Delegate实例,这种写法就代表着将p属性的具体实现委托给了的Delegate类去完成。当调用p属性的时候会自动调用Delegate类的getValue()方法,当给p属性赋值的时候会自动调用Delegate类的setValue()方法。

因此,我们还得对Delegate类进行具体的实现才行,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Delegate {

var propValue: Any? = null

operator fun getValue(myClass: MyClass, prop: KProperty<*>): Any? {

return propValue

}

operator fun setValue(myClass: MyClass, prop: KProperty<*>, value: Any?) {

propValue = value

}

}

整个委托属性的工作流程就是这样实现的,现在当我们给MyClass的p属性赋值时,就会调用Delegate类的setValue()方法,当获取MyClass中p属性的值时,就会调用Delegate类的getValue()方法。

参考链接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