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进程优先级1.1 Linux下查看进程优先级1.2 Linux 进程优先级的修改PRI and NItop命令配合操作更改优先级

1.3 竞争 独立 并行 并发

2、进程间切换3、Linux2.6内核进程调度队列3.1 活跃进程3.2 过期进程

4 main函数参数 — 命令行参数4.1 利用main函数的参数实现一个计算器4.2 模拟实现touch命令

5、环境变量5.1 PATH的认识5.2 修改环境变量PATH5.3 HOME的认识5.4 如何获取环境变量

1、进程优先级

排队的本质就是确认优先级。 优先级是什么?它也是PCB中的一个整型字段,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是得到某种资源的先后顺序。 Linux进程的优先级数值范围:60~99。 Linux中默认进程的优先级都是80。 为什么要有优先级?本质是资源不足。 谈到优先级,就不得不说我们以前学的权限,它两区别是什么呢? 权限是能不能得到某种资源。优先级是保证能申请到某种资源,只不过需要等一等。就如现实中,我们去吃饭,人很多,但是做饭师傅只有那么几个,看到能给你做好端上来,只不过是有顺序的,讲究先来后到。 Linux下进程的优先级概念:

cpu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就是指进程的优先权(priority)。优先权高的进程有优先执行权利。配置进程优先权对多任务环境的linux很有用,可以改善系统性能。还可以把进程运行到指定的CPU上,这样一来,把不重要的进程安排到某个CPU,可以大大改善系统整体性能。

1.1 Linux下查看进程优先级

首先我们先写一份C语言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while(1)

{

printf("I am process, pid: %d\n", getpid());

sleep(1);

}

return 0;

}

编译运行,我们查看一下该进程的优先级

ps -la

Linux下进程的优先级是由两部分组成的:PRI(priority) + NI(nice) 那么优先级可不可以改呢? 可以,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怎么改。

1.2 Linux 进程优先级的修改

修改进程的优先级,并不是直接修改 PRI 而是修改NI值,从而达到修改PRI值的。

PRI and NI

PRI也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即进程的优先级,或者通俗点说就是程序被CPU执行的先后顺序,此值越小进程的优先级别越高。那NI呢?就是我们所要说的nice值了,其表示进程可被执行的优先级的修正数。

这里修改PRI值的公式:PRI(new) = PRI(old) + nice

top命令配合操作更改优先级

输入top命令 -> 输入r -> 输入PID -> 输入nice值 就完成了进程优先级的修改,我们来试一下: 我们输入top后回车,来到此界面,再输入r后就提示我们输入PID

接下来我们输入PID:

输入完PID,它提示我们输入nice值,我们输入10:

完成后,按q退出。 我们来查看一下13312进程的优先级有没有被改:

我们可以看到进程的优先级已经被改,并且nice值确实也变了。修改后PRI值变大了,意味着进程优先级顺序变小了。 我们在此基础上来修改一下nice值,这次我们输入-10,看看优先级会如何变化: 这里显示将PID为13312的进程nice值设置成-10是不被允许的操作,这是怎么回事? 进程的优先级修改时,如果我们只是将优先级调小,普通用户身份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调大,就需要以管理员身份/普通用户身份提权来操作,因此我们 top前加sudo 来操作。 这下确实能修改了,但是我们是在之前的基础上修改的呀,为什么nice值改为-10后,PRI值却是70呢? 因为每次修改PRI值的时候,PRI(old)值都是以80为基础,加上设置的nice值,得出的数值再赋给PRI(new)的。 我们再来试试,直接将nice设置为100,再看看PRI值会被改为多少。 这里我们发现,nice值并不是-100,而是-20,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优先级最高是60,不管我们怎么去调整,最高60就限制了nice最小只能到-20,只要我们输入的nice值小于等于-20,都会被当-20来处理。 那么PRI的值最大是99,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nice值最大被限制在19了,输入nice值大于等于19,都会被当作19来处理。 我们来测试一下: 确实不出我们所料呀。 我们看到有疑惑,为什么要把优先级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呢? os调度的时候,要做到公平,较为均衡的让每一个进程都要得到调度。因为优先级可以改,用户恶意让自己的进程不断在最前面执行,那么容易导致优先级较低的进程,长时间得不到CPU资源,导致进程饥饿。 总结:

PRI值越小越快被执行,那么加入nice值后,将会使得PRI变为: PRI(new)=PRI(old)+nice。这样,当nice值为负值的时候,那么该程序将会优先级值将变小,即其优先级会变高,则其越快被执行。所以,调整进程优先级,在Linux下,就是调整进程nice值。nice其取值范围是-20至19,一共40个级别。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进程的nice值不是进程的优先级,他们不是一个概念,但是进程nice值会影响到进程的优先级变化。可以理解nice值是进程优先级的修正修正数据。

1.3 竞争 独立 并行 并发

竞争性: 系统进程数目众多,而CPU资源只有少量,甚至1个,所以进程之间是具有竞争属性的。为了高效完成任务,更合理竞争相关资源,便具有了优先级。独立性: 多进程运行,需要独享各种资源,多进程运行期间互不干扰。并行: 多个进程在多个CPU下分别,同时进行运行,这称之为并行。并发: 多个进程在一个CPU下采用进程切换的方式,在一段时间之内,让多个进程都得以推进,称之为并发。

调整系统优先级有很多方法,这里我们只说了这一种方式,我们学习了本质,有了底层的打底,操作再去学习就会变的简单了,并且轻易我们是不需要去改优先级的。

2、进程间切换

我们要知道,一个进程并不是占有CPU就一直运行,每隔一段时间,自动被从CPU上剥离下来,所以这就会存在进程切换的过程。 Linux内核支持进程之间进行CPU资源抢占的。 如果一个进程的PRI值是80,它正在CPU上运行,但是又来一个进程,它的PRI是60,意味着它需要被运行,这时就把PRI为80的进程拿下来,先让PRI为60的进程跑,可能此时时间还没到。 所以Linux调度的原则全程:基于时间片的轮转式抢占式内核。 CPU运行的时间特别快,我们感知不到,在一段时间内,进程是高速的的不断的切换,我们所感知到的进程是并发的。 问题: 进程切换的时候,可能一份代码并没有跑完,但是需要切换另外一个进程了,那下一次再运行此进程的时候,CPU怎么知道是从哪开始呢? CPU中有寄存器,eip就是专门记录程序运行到哪一行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CPU虽然只有一套寄存器硬件,但是寄存器的数据不仅仅是一套。寄存器 != 寄存器内容。并且进程切换后,进程的数据存在CPU的寄存器中。 问题: CPU内的寄存器数据保存在哪呢? CPU内的寄存器数据保存在进程PCB中(简单理解),本质:CPU寄存器的内容,保存在内存中。 保存完之后,寄存器中的数据不会清空,下个进程被调度运行时,直接覆盖即可。

3、Linux2.6内核进程调度队列

这部分是选学,读者看自己情况来决定。 下图就是CPU维护的运行队列,我们主要盯着蓝色框和红色框来看:

3.1 活跃进程

首先,我们要知道,Linux下进程优先级范围为60~99共计40个等级,其次,运行队列是分活跃队列和过期队列,他们两个的功能后面我们就知道了。

CPU在运行时,会从上到下去扫描队列,优先级为n的位置不为空就会去运行它指向的PCB,为空就往后走,去找不为空的位置,直到遍历完队列。

3.2 过期进程

问题: 如果CPU正在运行队列中,运行优先级为99的进程,而现在一个优先级为70的进程加载进来,会直接放入活跃进程队列中,与正在运行的队列抢占资源吗? 肯定是不会的,如果我们不断加载进来进程,原本优先级低的进程,迟迟得不到CPU资源,导致进程饥饿! 所以新加载进来的进程,会先去过期进程数组按照优先级顺序排队。 在活跃进程数组没有被全部运行完时,CPU不会去调度过期进程的数组,这就保证了公平性。 当活跃队列的进程全部运行完后,CPU不是去过期进程数组调度,而是swap(active, expired),改变指向后,依然运行活跃进程数组。 由此我们也就知道,在进程间切换的时候,我们就是把换出的进程放入了过期进程的数组中,等待CPU下一次的调度。

4 main函数参数 — 命令行参数

main函数是有两个参数的,int argc,char* argv[]。 我们来介绍一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这两个参数叫做命令行参数

// argv是一个数组,类型是char*,也就是指针数组

// argc表示这个数组的元素个数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数组中存放的是什么内容,我们在Linux下写一个main函数,打印一下数组内容看看: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 0;

for( ; i < argc; i++)

{

printf("argv[%d]: %s\n", i, argv[i]);

}

return 0;

}

我们发现,它把我们的命令打印出来了,我们多写点看看如何。 这里原来是把我们的命令以空格分割开,存入到字符串指针数组中的!

问题: 那是谁把命令放入到数组中的? 将命令行输入的字符串放入数组是os干的。

4.1 利用main函数的参数实现一个计算器

既然main函数可以拿到命令行输入的字符串,那我们可以用其写出一个简易的计算器,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argc代表参数个数,argv是字符串数组参数

{

// 简易版计算器

if(argc != 4)

{

printf("Use Error!\nUsage %s op[-add|-sub|-mul|-div] d1 d2\n", argv[0]);

return 0;

}

// 将字符数字转为

int x = atoi(argv[2]);

int y = atoi(argv[3]);

int result = 0;

// 你的程序一定有4个命令行参数,第一个是程序名

if(strcmp("-add", argv[1]) == 0)

{

result = x + y;

printf("%d + %d = %d\n", x, y, result);

}

else if(strcmp("-sub", argv[1]) == 0)

{

result = x - y;

printf("%d - %d = %d\n", x, y, result);

}

else if(strcmp("-mul", argv[1]) == 0)

{

result = x * y;

printf("%d * %d = %d\n", x, y, result);

}

else if(strcmp("-div", argv[1]) == 0)

{

if(y == 0) printf("%d / %d = error! div zero\n", x, y);

else

{

result = x / y;

printf("%d / %d = %d\n", x, y, result);

}

}

else

{

printf("Use Error!\nThe second parameter should is [-add|-sub|-mul|-div] !\n");

return 0;

}

return 0;

}

使用方法: 1、先输入可执行程序; 2、第二个字符串输入 -add/-sub/-mul/-div; 3、第三个,第四个输入操作数;

4.2 模拟实现touch命令

在使用完我们写的计算器后,有没有感觉到,跟我们的Linux下指令很类似。 比如:ls命令,我们可以配选项:ls -l -a。 这些指令就是用C语言写的,加上一些选项在显示器上显示不同结果,它们的本质不就是用到了命令行参数么。 下面我们自己在实现一份touch指令代码: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argc != 2) // 输入的字符串不规范

{

printf("touch missing file operand!\n");

return 1;

}

FILE* fp = fopen(argv[1], "w"); // 以"w"方式打开,当文件不存在时,会自动创建

if(fp != NULL)

fclose(fp);

return 0;

}

我们使用自己写的touch来创建文件试一下:

5、环境变量

系统中有很多的环境变量,我们可以使用 env 命令来查看一下: 其他我们不知道,今天我们挑着来学几个。

5.1 PATH的认识

我们命令行参数算是学明白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

为什么我们写出来的程序在执行的时候需要加 ./为什么在执行系统的指令的时候不需要加 ./

执行一个程序的前提是先找到这个可执行程序,我们写的程序在执行的时候,加上 ./ 本质是告诉bash在当前目录下找该程序。 系统指令也是 C/C++ 写出来的程序,那为什么系统指令不需要加呢? 一般的系统指令我们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加上它的路径执行: 这里系统指令不用加 ./ 就得提一下一个概念了:环境变量。 记录系统当中默认搜索路径的环境变量叫做:PATH(一般环境变量名是全大写的)。 在执行系统指令时,系统会去PATH中找当前的可执行程序在不在这些路径中,如果在正常执行,不在就报错。 查看环境变量内容指令:

echo $xxx // 例如查看PATH,echo $PATH

这些路径按 : 分割开 先在/usr/local/bin找,没有去下一个路径找,找到执行,没找到继续下一个,找完都没有就返回错误信息。 因为我们自己的可执行程序并不在这些路径中,所以我们的可执行程序在执行的时候需要加上 ./ 来执行。

5.2 修改环境变量PATH

想要我们自己的程序像系统指令一样运行,我们可以将可执行程序的路径追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 命令如下:

PATH = $PATH:要添加的路径

注意: 这里不能直接等于要添加的路径,直接等于就会覆盖掉原本的PATH,因为我们要按照上面追加的形式的来写。 此时,我们再去运行我们自己的mytouch程序就不用再带 ./ 了。我们来试试: 注意: 默认更改环境变量,只限于本次登录,重新登陆,环境变量自动被恢复。想要一劳永逸,可以将自己的可执行程序放入到默认的路径中(这个过程就做程序安装)。

5.3 HOME的认识

问题: 大家有没有疑惑过,我们在登录xshell的时候,我们以不同身份登录,进入的是不同的目录呢 ? 问题:

凭什么普通用户,登录后默认所处的目录是/home/XXX ?凭什么root,登录后默认所处的目录是/root ?

因为系统中有一个环境变量HOME,在我们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的时候,识别出登录者身份,初始化HOME,它能识别出登录者是普通用户还是root,并完成正确的初始化。 系统在登录的最后一刻,cd HOME所记录的路径,因此就实现了不同身份,进入不同的目录。 总结: 1、输入用户名 && 密码; 2、认证; 3、形成环境变量(不止一个);  3.1 根据用户名,初始化

H

O

M

E

=

/

r

o

o

t

HOME=/root,

HOME=/root,HOME=/home/XXX 4、最后,cd $HOME。

5.4 如何获取环境变量

我们知道了环境变量,以及查看环境变量命令,加之对HOME这个环境变量的学习后 我们明白了,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环境变量,每一个环境变量都有自己的特殊用途,用来完成特定的系统功能! 问题: 那么如何获取环境变量呢? 我们这里讲一个函数,getenv(),并配合一个场景来讲。

这里讲了,getenv()函数是以变量名来查找的,返回相应的字符串指针。 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用户名来对用户做甄别,不同用户去执行不同的代码。 假如,我们写一段代码,只想让root来执行,普通用户不能执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char* user = getenv("USER"); // 获取环境变量USER的内容

if(strcmp(user, "root") == 0)

{

printf("myself command!\n");

}

else

{

printf("%s是一个非法用户!\n", user);

}

return 0;

}

编译后我们以普通用户身份运行: 我们再切换到root身份运行: 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推荐链接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