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经过了三次握手过程,我们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已经建立了连接。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数据的传输。

主要步骤:

数据发送:客户端或服务器将数据打包成一个或多个数据段,每个数据段都有一个序列号(SEQ)和确认号(ACK)。 数据接收: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段后,将根据数据段的序列号(SEQ)进行排序,以确保数据的有序性。 确认接收:接收方会为每个接收到的数据段发送一个确认(ACK)。这个确认包含了确认号(ACK),该确认号是接收方期望接收的下一个数据段的序列号,也就是最后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段的序列号加1。 丢包重传: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某个数据段的确认,它会认为该数据段已经丢失,并进行重传。 流量控制:接收方可以使用窗口大小字段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以防止自己被大量的数据淹没。 拥塞控制:如果网络发生拥塞,TCP会降低数据的发送速度,以减少网络的拥塞程度。(未实现)

所以在数据传输段过程中,每一段都需要Seq(序列号),ACK(确认号)

实现过程:

确认号(ACK)是基于之前接收到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1。也就是说,ACK的值是接收方期望接收的下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这是因为,在TCP协议中,ACK的值总是等于接收方已经成功接收的最后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1。例如,假设在三次握手的过程中,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最后一个ACK是101(这是第三次握手的ACK),那么在数据传输开始时,如果服务器是第一个发送数据的话,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应该是101,而客户端回复的ACK就应该是102,表示客户端已经接收到了序列号为101的数据包,期望接收的下一个数据包的序列号是102。

服务端发送数据到客户端

注意由于数据的传输是双向的,所以在发送后可以接收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在接收数据后,我们在服务端需要进行超时判断,如若超时会进行超时重传。超时判断我们使用了 setSoTimeout() 方法。

关于超时的时间,根据《TCP/IP详解》卷二 的计时器篇中可知,超时时间严苛来说,需要考虑发送端到接收端接收数据时间,接收端数据处理时间,接收端发送确认消息到客服端时间。超时时间的选择应该是多次数据传输花费时间的均值。在《TCP/IP详解》卷二 的 tcp 篇详细中规定了数据重传不能超过三次,这里我使用了retryCount这个计数器来计数。

//数据传输开始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数据发送...");

String SeqD1 = String.valueOf(connectionMarks.getSeq());

String ACKD1 = String.valueOf(Integer.parseInt(strArr3[1]) + 1);

String dataMsg = SeqD1 + " " + "我是马尔咖里斯,我是不朽的!" + " " + ACKD1;

byte[] datasD1 = dataMsg.getBytes();

DatagramPacket datagramPacketD1 = new DatagramPacket(datasD1, 0,datasD1.length, new InetSocketAddress("localhost",8888));

int maxRetries = 3; // 最大重试次数

int retryCount = 0; // 当前重试次数

boolean success = false; // 是否成功标志

while (!success && retryCount < maxRetries) {

try {

// 设置超时时间

datagramSocket.setSoTimeout(50000);

// 发送数据

datagramSocket.send(datagramPacket);

// 接收响应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response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buffer, buffer.length);

datagramSocket.receive(responsePacket);

// 处理响应

String response = new String(responsePacket.getData(), 0, responsePacket.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响应:" + response);

// 设置成功标志

success = true;

} catch (java.net.SocketTimeoutException e) {

// 超时后重新发送数据

retryCount++;

System.out.println("超时,进行第 " + retryCount + " 次重试");

} catch (IOException e) {

// 处理其他异常

e.printStackTrace();

}

}

if (!success) {

System.out.println("重试次数超过最大限制,操作失败");

}

客户端发送数据到服务端

注意:在tcp三次握手后数据段的传输也需要添加ACK,和Seq,如前文所述。这里为了便于实现在传回数据时只写了数据返回 “收到消息” 是不符合规定的,需要修改。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开始接收数据段...");

byte[] bytes1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datagramPacketD1 = new DatagramPacket(bytes1, bytes1.length);

datagramSocket.receive(datagramPacketD1);

String receiveMsg = new String(datagramPacketD1.getData(), 0, datagramPacketD1.getLength());

System.out.println("接收到的数据段为:" + receiveMsg);

String[] split = receiveMsg.split(" ");

String SeqD1 = split[0];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数据消息确认返回");

String replyMsg = "收到消息";

clientMsg.sendMsg(replyMsg, datagramSocket);

推荐阅读

评论可见,请评论后查看内容,谢谢!!!评论后请刷新页面。